行星狀星雲是
天體的一種,為低質量
恒星(质量介於0.1至1個
太陽質量)死亡時的一種狀態,外圍有由
電漿構成的發光氣體外殼,中心則為裸露的核心(
白矮星)。它們實際上與
行星毫無關聯,只是因為通過光學望遠鏡,看起來像
木星等巨型氣體行星般有一定的視面積(而不是點狀),因而得名。與恆星上億年的生命相比,行星狀星雲是短暫的現象,現象只能維持數萬年。在
銀河系中已經發現的行星狀星雲約有1,500個。
在天文學中,行星狀星雲是很重要的天體。這是因為它們在星系的化學演化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讓在恆星內部
核聚变產生的豐富重元素(
碳、
氮、
氧和
鈣)和其他產物能夠回復為星際物質。在其他星系中,行星狀星雲或許是目前唯一能夠經由觀測,獲知元素豐度的有用資料的天體。
近年,
哈柏太空望遠鏡的影像顯示出行星狀星雲有著各種極端複雜的形態,大約有五分之一是近乎
球形的,但大多數都呈非球形對稱的形狀。要瞭解導致這些不同特徵的機制並不容易,但是雙星、
恆星風、和
磁場可能扮演著特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