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相傳是在
後漢末年所創。古人對行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
楷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書斷》,
唐張懷瓘)從晉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其中最著名的是
王羲之及其《蘭亭序》。
據後人考究
行书是几乎和
楷书同时出现的字体,由于楷书书写较慢,只用于正式文章或公文。在一般人平时书信往来时,书写有些随意,不太端正,因此叫做行书。行书类乎
草书和
楷书之间,偏向于楷书的也有人叫“行楷”,偏向于草书的叫“
行草”。
行书比
草书容易辨认。
行书一般用做草稿或书信,但有些著名
书法家的行书也被人们珍藏。最著名的当数
王羲之的《兰亭序》,本来也是一份草稿。在
唐代时,受到
唐太宗的喜爱,他命令臣下临摹多份,遗诏将原本和他随葬,现在存世的只有摹本,最著名的是
唐太宗的大臣冯承素的摹本,因卷首有“神龙”小印,又称“神龙本”。该本被认为最接近《兰亭序》原本,主要是因为冯的摹写极其细心和精到,他运用双钩法将每个字先描出其笔画的轮廓,再用墨填满,即使最纤细的笔画也照原样描出,所以几乎和原本所出无二,成为历代书家学习《兰亭序》的最佳範本。该本现藏中国
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他的《兰亭序》摹本还有定武本石刻拓本和唐代书法家
虞世南、
褚遂良的摹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