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字
少伯,又名
鸱夷子皮或
陶朱公,生卒年不详,有说约为
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以經商致富,廣為世人所知,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
財神。
春秋楚国宛地(今
河南南阳)人,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他出身貧寒,但聰敏睿智、胸藏韜略,年青時,就學富五車,上曉天文、下識地理,滿腹經綸,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然縱有聖人之資,在當時貴胄專權、政治紊亂的楚國,范蠡却不爲世人所識。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槜李之戰(今浙江嘉興),吳王闔閭陣亡,因此兩國結怨,連年戰亂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爲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决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稽山。范蠡遂于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越國,“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持滿而不溢,則于天同道,上天會佑之;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 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爲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爲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