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國內事務,杜魯門總統正好遇上了新一輪混亂的經濟衰退週期,當時物資短缺、有無數的罷工事件和有關否決《塔夫脫-哈特利法》的爭議,都是當代的寫照。杜魯門雖於
1948年成功連任總統,但卻未能成功掌握國會的多數,以致於他的「良政」計劃幾乎全部流產。然而他曾率先以行政命令在美軍內部施行廢除種族隔離,並因應形勢主持第二次「紅色恐慌」,從政府部門辭退了數以千計可能影響國政的
共產黨同情者。不過,由於受到一連串的財政醜聞打擊,有達數百位由他任命的官員必須辭職。
面對美國外交事務,杜魯門總統任內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
納粹德國、
廣島與
長崎原子弹爆炸、
日本投降和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
聯合國的成立、以重建歐洲為旨的「
馬歇爾計劃」的落實、
杜魯門主義對抗共產主義、
冷戰的開始、
北約的成立以及
韓戰的爆發。其中韓戰使美中韩三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其中只有蘇联獲取了實質利益。在美國方面,戰爭使44,000名美軍陣亡和失蹤,並直接破壞杜魯門第二次連任的計劃。最終,共和黨的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憑藉反對杜魯門的運動與標語「韓國!共產主義!貪污!」()贏得人心,而在
1952年出任總統,結束了民主黨長達20年的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