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是(
1853年—
1868年)是一个活跃在北方的重要反清武装势力,与
太平天国同时期。“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军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游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掉油捻紙,用來驅除疾病、災難,多半是游手好閒之徒所為,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捻”。早期捻子是向鄉民募捐購買油捻紙,後來演變成恐嚇取財、勒索,實與盜賊無異。清朝称之为捻匪,首領為
張洛行(張樂行)(張宗禹叔)、
苗沛霖。至
捻軍時代首領為[梁王]張宗禹、[遵王]
賴文光、[魯王]
任柱、[首王]范汝增等人,與太平軍互有聯絡,行蹤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陕西、山西、直隶八省十余年,極盛時期總兵力達二十萬馬兵。1865年
僧格林沁中伏被其遭到全殲之後,清朝倾全力对付,动用湘军、淮军及数省兵力,利用地形,“畫河圈地”,後分為東、西二捻,西捻為
左宗棠所平定,東捻以
李鴻章之計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