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至
1941年間,
中华民国和
德國之間的
合作在
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兩國结成联盟,亲密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实现现代化,這在
第二次中日战争之前尤甚。中华民国的創立雖然使中國从衰敗
清王朝重新站起来,但國家一直在
军阀割据與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地生存着。
1928年,
中国国民党完成
北伐雖在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不過於同時期,
日本对外扩张,主張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鷹派勢力卻在該國政壇抬頭。有鉴于此,中华民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方面则需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這種关系在
1920年代末至
1930年代末期间,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虽然合作的蜜月期自
19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
1937年中日战争爆發而结束,只持续了不到4年时间;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改革也到
1936年才开始,但中德合作仍对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抵御日本的侵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