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學名:
Escherichia coli,通常簡寫爲
E. coli))是生活在溫血動物(包括
鳥類和
哺乳動物)
大腸中的重要
細菌種類,對食物正常消化具有重要作用。
地下水中大腸桿菌的存在標誌糞便污染。其屬名埃希氏菌(
Escherichia)來源於其發現者Theodor Escherich。大腸桿菌是腸桿菌科的一員,經常作爲
細菌的
模式生物廣泛用於科學研究。
每個人每天平均從糞便中排出10
11到10
13個大腸桿菌。各種糞便細菌和類似的生活在土壤或植物降解物中的細菌(最常見的是產氣腸桿菌,學名
Enterobacter aerogenes)一起被歸爲“大腸菌群”。技術上,大腸菌群被定義爲所有好氧或兼性好氧,不形成孢子,
革蘭氏陰性,可利用
乳糖在48小時内35℃之下產生氣體(在體内,這些氣體以
屁的形式排出)的桿菌。
在
水淨化和
污水處理領域,大腸桿菌很早就被選作水污染程度的指示性物種,標誌着有多少人類糞便存在於水中,其測量標準爲大腸菌群指數。利用大腸桿菌作爲標準的主要理由在於人糞便中大腸菌群的數目遠高於
致病菌(如可引起
傷寒的
傷寒桿菌,學名
Salmonella typhi),此外大腸桿菌多數情況下無害,不會從實驗室“逃脫”而傷害人類。利用大腸桿菌作爲糞便污染的指示物也可能產生誤導性的結論,因爲其它環境如造紙廠中,大腸桿菌也可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