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天文学家
威廉·邦德。1815年,邦德访问了英国,受哈佛大学的委托,考察了欧洲的
天文台,目的是要在美国建立天文台。邦德还在自己家中建立了一个屋顶可以开合的小型天文台。1839年,哈佛大学提议将邦德的私人天文台并入大学,称为哈佛大学天文台,邦德接受了邀请,并担任首任台长。1847年6月24日,哈佛大学天文台从德国购置的口径15英寸(38厘米)的
折射式望远镜正式启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1848年,威廉·邦德和他的儿子
乔治·邦德在这里发现了
土卫七,1850年11月,他们又共同发现了
土星的第三个环——C环。1847年至1852年间,邦德父子与摄影先驱约翰·亚当斯·惠普尔一起使用15英寸望远镜进行了天体照相的工作,拍摄了
月亮的照片,并于1851年在
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上获奖。1850年7月16日至17日夜,邦德父子和惠普尔和使用银版照相法共同拍摄了
织女星的照片,这是人类拍摄的第一张
恒星的照片。1857年他们又拍摄了
大熊座的开阳双星等照片。1859年威廉·邦德去世后,他的儿子乔治·邦德接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